每年全国两会,GDP目标都是最受关注的经济指标之一。
今年经济增速目标设定为多少?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答案——5%左右。
那么,该如何看待这一预期增长目标?
5%左右,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信心。
不久前,国家统计局发布公报显示,2022年全国GDP超过121万亿元,继2020年、2021年连续突破100万亿元、110万亿元之后,又跃上了新的台阶。
汽车工厂。
这是在努力克服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、新冠疫情、自然灾害等超预期因素冲击的情况下取得的,充分证明我国经济潜力足、韧性大、活力强、回旋空间大、政策工具多,稳中向好、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。
同时,中国在市场规模、产业体系、人力资源等方面具有雄厚基础,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,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,经济运行将有望继续回升。
5%左右,体现了兼顾需要和可能的原则。
对于我们这么大的经济体而言,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。
广东金融高新区。
有专家算过一笔账,2035年我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,这就要求中国经济增速在“十四五”时期保持6%左右的年均增长率。
2021年是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我国GDP比上年增长8.1%,2022年则增长3%,两年算下来,平均增长为5.55%。
今年将目标设定为5%左右,一方面是立足衔接“十四五”规划安排的需要,将为后面的工作赢得主动。另一方面,5%左右的目标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,体现了主动作为,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。
5%左右,体现了统筹速度和质量的发展思路。
把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效率、增长方式与发展模式统一起来,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。
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。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,充分体现了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,也对经济发展的质和量提出了更高、更为紧迫的要求。
5%左右的目标背后,体现的正是质和量的有机统一,我们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将“质的有效提升”和“量的合理增长”统一起来。
总而言之,政府工作报告在确定一个目标时,已经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考虑进来。
尽管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,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,但无论从发展优势、发展态势,还是从发展导向来看,5%左右的目标都是合理的,是“跳一跳、够得着”的。
2023年中国经济预期目标
和“高频词”
除了GDP增速目标,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了以下这些预期目标和高频词,透露了哪些信息?
去年在经济增速放缓、疫情多发散发、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等多重因素冲击下,中国就业形势依然保持了总体稳定,城镇新增就业累计实现1206万人,高于当年预期目标。根据政府工作报告,今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,比去年“1100万人以上”的预期目标有所上调;城镇调查失业率5.5%左右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今年将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,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%左右,与去年目标持平。据官方数据,十年来,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稳定在2%左右的较低水平。2022年在全球通胀达40多年来新高背景下,中国依然保持了价格稳定,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同比上涨2%。政府工作报告称,今年中国赤字率拟按3%安排。这一数字较去年“2.8%左右”的目标有所上调,是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具体体现。据官方数据,过去五年中国总体赤字率控制在3%以内,政府负债率控制在50%左右,均不高于国际通行的“警戒线”。至于上调赤字率会否加剧财政风险,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,财政风险并不取决于赤字率高低,而是取决于经济增长趋势。如果适度提高赤字率能使经济增长提速,从未来趋势看,财政风险不仅不会增加,反而会下降。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认为,考虑到中国的高储蓄率和良好国际收支状况,即使按宽口径定义衡量中国政府债务,中国的财政状况依然好于大多数发达国家。为推动经济加快恢复,中国赤字率完全可以也需要有所提高。2022年中国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为3.65万亿元。根据政府工作报告,今年这一数字将继续上升,达3.8万亿元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,将加快实施“十四五”重大工程,实施城市更新行动,促进区域优势互补、各展其长,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,激发民间投资活力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,今年中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.3万亿斤以上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今年将稳定粮食播种面积,抓好油料生产,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。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。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。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。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,“就业”毫无疑问是高频词之一。过去一年,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;财税、金融、投资等政策更加注重稳就业;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;过去五年,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270多万人;提出今年“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”的预期目标……作为社会稳定的压舱石、经济发展的晴雨表,就业稳则大局稳。将就业摆在突出位置,千方百计加大保障力度,彰显中国稳就业的决心和力度有增无减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“三驾马车”之一,“消费”二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样被频频提及。五年来,汽车保有量突破3亿辆,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15.8%提高到27.2%……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的数据背后,是中国面对需求不足甚至出现收缩打出“组合拳”、推动消费尽快恢复的成果。今年,中国依然把“着力扩大国内需求”作为重点工作,强调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,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,稳定大宗消费,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。“全年增值税留抵退税超过2.4万亿元(人民币,下同),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,缓税缓费7500多亿元。”2022年,中国的减税降费提速,财税政策能出尽出,实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,打出“免减缓降补”政策组合拳。而今年,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“完善税费优惠政策,对现行减税降费、退税缓税等措施,该延续的延续,该优化的优化”,体现出以真金白银助企纾困发展的决心。稳地价、稳房价、稳预期;多年累计改造棚户区住房4200多万套,上亿人出棚进楼、实现安居;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6.7万个,惠及2900多万家庭……政策和数据背后是民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获得感。对于今年的工作,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强调“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,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,解决好新市民、青年人等住房问题”。普通民众关心的“教育”一词也被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。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每年都保持在4%以上;持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,基本消除城镇大班额,推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,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;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实现;职业教育适应性增强……过去五年,中国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。“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,大力发展职业教育,推进高等教育创新”则被写入了今年的工作重点。五年来,中国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;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6.5%、上升4个百分点;基本消除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,推进重要河湖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;森林覆盖率、湿地保护率分别达到24%、50%以上……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系列数字背后,是民众越来越多享受到蓝天白云、绿水青山。今年,中国将“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”作为工作重点之一,更体现出助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决心。
来源 | 南方+客户端(评论 王庆峰)、国是直通车编辑 | 卓佩仪校对 | 罗健鹏